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的会议比任何经济活动都更可能引起市场的恐慌,这也难怪它们会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
1994年2月就发生过这样一场恐慌。此前一年多,美联储为促使经济回到正常的轨道,一直把短期利率保持在3%的低水平,时任主席格林斯潘认为提高利率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同时也害怕市场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面对坐在美联储总部的其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格林斯潘建议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帮助实现经济和市场软着陆,防止通货膨胀再次抬头。但其他人认为要防止通货膨胀,就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也就是要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格林斯潘担心此举会令华尔街措手不及,悬请他们重新考虑,“我已经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如果我们现在把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很可能会把市场压垮的”。
最终格林斯潘说服了其他人。然而,即使是0.25个百分点的加息也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有关股票和债券的新闻占据了报纸的各个版面,不断地提醒人们这个群体如何主宰着美国的经济命运。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虽然能够左右市场运行,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年8次的例行会议通常不会有多少精彩场面:19名成员齐聚华盛顿,会议持续1~2天,美联储主席坐在中央,两旁是其他18名成员(假设没有人缺席的话),座位后镶着他们各自的姓名牌。会议开始,先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简述当前的金融市场形势,然后委员会成员提交预测经济形势的《绿皮书》,接下来各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报告本储备区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再接下来,由负责货币事务的官员,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秘书,递上《蓝皮书》,上面列出了各种可供委员会成员们选择的政策选项(会议开始前已经分发了关于会议内容的概要)。上述陈述结束后,所有与会代表就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美联储应实施的政策发表意见。最后,由主席作出提议并组织投票。会议结束,大家就餐。下午2点15分,委员会对外发表声明。
委员会成员可以划分为鹰派和鸽派。鹰派相较于鸽派习惯采取更严厉的政策,更喜欢表达意见,也更有可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这关系到职业荣誉。一名央行行长通常更愿意因其对抗通货膨胀的强硬手段而不是对失业问题的关心而受到关注。“只有魔派才适合成为央行行长。”达拉斯储备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蒂尔曾这样说。鸽派则更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失业率上,他们认为鹰派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担忧有些过度了。
相比起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联邦储备银行(纽约除外)行长更容易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和美联储主席平时一起共事,彼此间有一种凝聚力。但尽管如此,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的讨论仍很少像最高法院内部的讨论那样微烈,很少出现赞成票与反对票相差无几的局面。虽然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足够这些经济怪才争论半天,但与最高法院讨论堕胎、言论自由和恐怖分子嫌疑人权利的场面相比,这种争论的激烈程度要逊色很多。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通常都会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境遇不同,美联储主席可以在没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宣布决议通过。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讨论中,有两个人持反对意见的情况很少见,如果出现4个人持反对意见的情况,那简直可以等同于造反了。前任委员劳伦斯·梅耶曾开玩笑说会议室里只有两张红色的椅子,只有坐在红椅子上的人才会持反对意见。
控制通货膨胀
前美联储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美联储的角色就是在聚会即将开始时拿走所有的大酒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就是为了确定到底需要为市场提供多少“酒杯”。如果大家都乐于消费,美联储就通过提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就好比拿走大酒杯。相反,如果消费委靡,美联储要做的就是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就好比提供足够多的大酒杯以吸引足够多的人来参加聚会。
决定向市场提供多少“酒杯”需要精确的判断:
- ·经济运行状况与生产能力即潜在产量差距有多大?换句话说,“产出缺口”有多大?另外一个相关问题是: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差多少?
- ·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与美联储希望保持的水平相差多少?
- ·基于对经济发展前景和失业率的预测,以及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上述产出缺口及通货膨胀水平差的前景展望如何?0
如前面第五章所述,经济增长潜力和自然失业率很难确定。要在公共场合表示某一具体失业率水平是可接受的或正常的,任何一任美联储主席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所幸的是,细心的读者仍然可以发现美联储对经济增长潜力和自然失业率的估算值。美联储每年都要发布4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共同预测。对长期经济发展水平的预测与潜在增长率估计值(2.5%左右)大致接近,对长期失业率的预测也与自然失业率估计值(5%左右)基本相当。
美联储倾向于使通货膨胀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会发布直观数据,将通货膨胀控制目标定在2%左右。虽然美联储并没有明确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但公众仍可以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对长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中窥豹一斑。近年来,这一预测值保持在17%至2%之间。因此,如果通货膨胀率达到2%或以上,美联储就会采取措施使经济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低于潜在增长率,以防止经济过热;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远低于17%,美联储则会运用刺激手段,帮助经济实现复苏。
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美联储的长期关注所在,在美联储主席和各委员会成员看来,货币供应量对预测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作用甚微。虽然在1979年到1982年间,美联储明确设定过货币供应量,但是现如今,美联储的会议通常都不会提及货币供应量,尽管美联储理发店的招牌上写着“您头发的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我们的货币供应量”。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利率水平。通常来讲,经济越不景气,利率水平就越低,因为美联储希望以此帮助实现经济复苏;而实际通货膨胀率超出美联储希望保持的通货膨胀率越多,利率就越高。听起来美联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只要估计产出缺口,确定通货膨胀水平,制定利率标准,之后成员们就可以放心去打高尔夫球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美联储完全可以被火腿三明治所取代了。
事实远非听起来这般简单。由于贷款、工资和价格水平的变化需要时间,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具有滞后性。就像橄榄球比赛里四分卫会将球扔向接球手将要出现的位置,而不是扔球时接球手所站的位置一样,美联储所采取的政策是基于未来1~3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制定的,不可能立刻对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如果通货膨胀率为2%,但经济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美联储就必须提高利率,以防止未来通货膨张率上升,如果通货膨胀率到了3%,但同时经济衰退已使失业率急剧上升,美联储就必须削减利率,以期通过产出缺口使通货膨胀水平下降。假如通货膨胀率接近于零,则在经济迅猛发展、通货膨胀水平上升前,美联储必须一直保持利率的低水平。
上述决策都有风险,经济增长潜力不可预知,未来会怎样谁也拿不准,由于数据的反复修改,过去的经验也不可靠。此外,人们的经济行为也难以预测,如果利率上升,他们可能会减少房地产投资;但如果他们认为利率还会持续上升,就可能会选择购置更多的房产。
基于此,美联储必须不断在紧缩和宽松的政策之间作出选择。
以理服人的经济专家
美联储主席虽然由政府任命,但美联储主席都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倾向于以理服人,而非通过拉帮结派,或凭个人强势来达成意见统一。本·伯南克就是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有名的货币政策方面的学者,2002年他被小布什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并曾在2005年短暂担任过小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2月,他继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问题的顶尖学者,在《论大萧条》中,他写道:“我是一个大萧条迷,正如有些人是南北战争迷一样。”他把大萧条的原因归结于美联储对正统理论的过于坚持,以至于在经济崩溃时袖手旁观。伯南克对新政并不特别关心,但他对罗斯福为恢复经济作出的各种尝试钦佩不已,他本人也通过各种尝试展示了这种意志,并身体力行,不断寻找方法克服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伯南克性格内向,公开演讲时,声音有时会颤抖,平时也不在意世俗的传统。有个关于他不注重时尚的例子已经成为谈资:曾经有一次在小布什的椭圆形办公室里,他穿着黑西装,但脚上却穿着一双米色袜。虽然对外他宣称自己是共和党人,但实际上他的很多理念都和共和党人背道而驰。2009年,他在民主党内获得的认可程度比在共和党内还要高。奥巴马再次任命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直到2014年,而他在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任期一直持续到2020年。
美联储式的言论方式
现如今,美联储发表的言论同其实施的政策一样举足轻重,但以前并非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联储一直遵循着前任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的信条一“不解释,不道歉”,很少对外界披露利率变化,因此,投资者只能从美联储市场操作中解读这些变化。美联储认为对外界说得越多,就越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市场波动,而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政策时,之前对外宣布的政策又将束缚自己的手脚。
20世纪90年代初,美联储一改往日对外界的模糊态度,开始相信对外公开实际上可以加强其对市场的驾驭。推动债券收益率上涨本是美联储不得不做的工作,而通过大声抱怨通货膨胀,它即可使债券收益率自然上涨,为自己省却了不少力气。
事实上,想制止美联储说话也很难,因为它会源源不断地发布信息,发表评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次会议结束后所发表的政策声明,上面提供了有关未来利率政策的调整方向、经济发展状况和展望,还有与会成员投票等信息。
在会议结束3个星期后,美联储会发布一份更详细的会议记录,在不署名的情况下,披露决策过程中的推理辩论细节。一份完整的会议记录将在5年后发布。每年发布4次的会议记录,包括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对经济的预测。各次会议的间隔期间,委员会成员也会发表演讲。美联储主席每年都必须多次赴国会作证,其中2月和7月两次在作证的同时还必须提交一份冗长的货币政策报告。在非正式场合,美联储官员会接受媒体采访,记者可以以此猜测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行为走向。
通过这些信息,人们不会对美联储采取的措施过于惊讶。2004年,美联储在决定提高利率前,作了长足的准备,避免了1994年2月曾出现的令人措手不及的情况。就在宜布提高利率前几周,一名美联储官员模仿鲍勃·迪伦的歌词“时代在改变”说“利率在改变”,暗示利率将要升高。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所有商议研究,通常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决策,即:联邦基金利率是多少?联邦基金利率指美国各家银行间的银行同业拆息,它是所有短期市场利率水平的基准,包括银行最优惠利率、商业票据、国库券,以及浮动利率房贷。此外,它还能影响到长期债券收益率和按揭利率,但由于此类债券投资周期长,所以影响有限。联邦基金利率还能影响到股票价格和美元的走势。通过利率这一杠杆,美联储可以撬动整个美国经济。
美联储左右利率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后,美联储并没有权力命令金融机构在同业拆借中必须适用该目标利率,而只能通过影响市场来达到目标。在货币供给和需求中,美联储能够左右的是货币供给,而其改变货币供给的最重要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要了解公开市场操作的具体流程,首先要明白银行必须把储户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银行用准备金完成与其他银行间及财政部间的支付,比如,储户兑换社会保障金支票或纳税时,银行必须使用准备金。因此,在日常的支付流通中,各银行准备金会出现差异,有些银行准备金超过规定量,有的则少于法定额。这时,准备金充足的银行可以在联邦基金市场将多余准备金借给有需求的银行。
为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公开市场小组向银行或银行顾客购买国库券或者房地美、房利美支持的证券。由于银行可以用准备金任意兑换现金,美联储会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这些债券。通过上述操作,美联储扩大了其资产负债额,银行在新增准备金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他银行的借款,从而压低联邦基金利率。
如要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则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措施:出售有价证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购买证券的同时向美联储支付准备金,美联储资产负债额萎缩。银行为补充准备金从其他银行借款,进而推高联邦基金利率。
交易员可以通过联邦基金期货价格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金融期货合约,来推测美联储的政策方向。一旦美联储发话或出现各种经济信息,通过观察该合约的变化,便可估算出利率的变化。
零利率
2008年12月,美联储遭遇不幸。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美国经济一落千丈。为避免经济崩溃,美联储不得不逐光把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到零,更准确地说是在零到0.25%之间。但除此之外,美联储还有其他措施可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印刷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货币,促使美元贬值,拉大出口。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进口,也会损害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将利率降为零可以说是美联储弹尽粮绝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战士打光子弹后还可以用刺刀,同样,美联储也拔出了刺刀。2008年到2010年间,美联储通过狂印钞票购买了价值17500亿美元的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其资产负债额也从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到超过2万亿美元,银行准备金从接近零一直攀升到超过1万亿美元。
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而非确定短期利率来扩大资产负债额时采取的政策,被称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刺激经济的发展:
- 1,债券价格上升,使债券投资收益下降。美联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促使长期利率下降,可以拉动人们对房屋等利率敏感型商品的消费需求。
- 2.银行依靠准备金不能获得太多收益,因此会选择向家庭和商业机构发放贷款,以获取高额利息。在2001年和2009年,日本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就分别采取过这种措苑。
理论上,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赋予了美联储巨大权力,因为它可以买断美国的所有债券。但实际上,这项政策会使美联储进入未知的“星际迷途”,将其引入前途未知的茫然世界:
·政治独立性
这项政策带来的危险之一就是可能给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蒙上一层阴影。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实际上就是把钱借给政府,也叫债务货币化。虽然美联储的购买行为并非受到政府的强迫,但一些专家担心此举正是政府处理国家债务的最终方式。只要政府尊重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小布什、奥巴马甚至国会在这方面做得都不错,虽然人们并不这么认为。
·通货膨胀
第二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印刷钞票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者认为多余的准备金会引发通货膨胀,但也许他们的估计是错误的。因为正如第五章所述,准备金只有在贷出并且用于消费的情况下才会引发通货膨胀。
但准备金确实引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正常情况下,银行准备金不会很多,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减少准备金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但是当银行拥有1万亿美元的准备金时,使用这种方法就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即使联邦基金利率达到2%,银行也会选择用接近零的利率将这笔钱借货出去,而不是留着用做准备金。
幸运的是,2008年美联储开发了一项新的政策工具,即超额准备金利率。如果超额准备金利率为2%,银行就会将准备金存入美联储,而不是在联邦基金市场以低于2%的利率发放贷款。
·诱发投机行为
零利率是否会诱使对冲基金、银行和其他机构把借款投入到风险性投资项目?许多人认为会这样,他们认为正是由于美联储在2002年到2004年长期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才导致次贷危机的出现。在中国以及其他把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最终与美国利率挂钩的国家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吗?也许会,但是通过提高利率来对抗投机行为就好比用炸药清除白蚁,其破坏性要比积极作用大得多。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法律法规来限制投机行为。
·退出策略
当经济复苏后,美联储会出售多余的债券,其购买债券时创造的准备金也会随之消失。出售债券会推高长期利率,但具体数值则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