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器种类很多,大类分饪食具和盛食具。
饪食具主要是用于烹饪的食具,有鼎、釜、甑、鬲(ge)等,最先是陶制,周以后多为青铜制,后来有铁制和银制,其中有些在周以后成为贵族的礼器,尤其是青铜的鼎。
其中鼎,是一有足的金属烹饪具,大多圆形三足,少数长方形四足。
釜是无足的扁圆形烹饪具。
鬲是一种有足的小型烹饪具,足间用火,上部烹食。
甑流行于商至汉代,一种蒸食用的器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有穿孔的箅,以利蒸气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
上古炒菜很少,所以没有锅,锅是后来在釜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至于饮食具,主要是用于盛装食物和进食的食具,有:
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薰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匕,是长柄汤匙。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箸(zhù),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用金、银或象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