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指哪些粮食

五谷,指五种谷物。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以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再加上稻。

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为谷子。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社神即土地神,稷为谷神,可见“稷”的重要性。《白虎通·社稷》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古代与稷经常连在一起说的有“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诗经》屡言“黍稷重穋”、“黍稷方华”、“黍稷彧彧”、“黍稷薿薿”,其他文献中这类记载也不少。黍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稷。《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遇见隐者,隐者“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按当时的标准看,这顿招待饭已经很不错了。

麦,麦子,在古代的地位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小麦为“来”。《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麰,帝命率育”,这里的“来”指的是小麦。两句诗是说,天帝赐给周小麦(“来”)、大麦(“麰”),命令武王遵循后稷(周的始祖)以稼穑养育万民的功业。来、麰进入神话传说,可见这类作物与当时的人们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诗经·小雅·小宛》记载:“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可见当时种食豆子已经很普遍了。

麻,把麻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在古代,主要是贫苦人吃的,富贵人认为难以下咽。《诗经•七月》说“九月叔(拾取)苴”,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食我农夫”,说明麻籽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

稻,在中原地区,稻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始于周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区别,稻最初专指黏的,不黏的叫秔(jing,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等等。黏稻适于做酒,《晋书·陶潜传》曾记载陶渊明让人种稻酿酒的事。“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

古书中还时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稻、禾、谷等。“粟”是黍的籽粒,“粱”是稷的良种,黄粱则是梁中的上品。“禾”本来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再后来又转为稻秧的特称。古书中“稻粱”合用一般指细粮,“粟”、“禾”单用一般泛指粮食。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