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如何应对金融恐慌

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倒塌使华尔街的基础设施彻底陷入瘫痪:电话交易完全失灵,处理银行间电子汇款的电缆毁坏严重;一家负责华尔街5成国库券交易的银行账目面目全非,往来于支票处理中心的航班无法起飞,支付款因此被冻结,许多银行出现资金短缺,而有的银行已经开始囤积现金。

罗杰·弗格森是当天唯一在美联储上班的委员,事发当天他就发表了一份声明,提醒各银行美联储可以为它们提供贷款。第二天,各银行从美联储借走了460亿美元。那么,美联储怎么突然会有这么多钱呢?答案很简单:它可以印刷钞票。更准确地说,只需要在键盘上输入几个数字,美联储就可以把钱打入各家银行的账户里。当损失得到弥补,市场回归正常后,银行就会偿还贷款,这些钱也就随之消失了。

美联储的手段十分高明,不是吗?但这绝非什么简单的游戏,事实上,这正是美联储当初成立的原因一充当金融系统的最后贷款人。大多数时候,没人会记得美联储的这个角色。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把这一角色又带到了聚光灯下。美联储发挥了神奇的魔力,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机构提供贷款,维持金融机构的运转,保持信贷流动,促进企业和居民的持续消费。

美联储独有的任意借款能力使其成为金融体系的危机管理者。一旦金融体系的某一角落发生火警,华盛顿美联储总部或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电话铃声就会立刻响起。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会定期同华尔街的金融巨锷和外国央行的行长及财政部部长会唔。

危机管理者并不一定要提供贷款,它可以强制私营银行和投资者向企业和国家提供借款,让它们避免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违约。美联储危机管理者的角色是凭借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心地位及其无党派的职业声誉获得的。

美联储越来越频繁地发挥着这一职能。尽管保罗·沃尔克在1982年成功战胜通货膨胀,使美国经济在随后的25年内平稳发展,但同样还是引发了一系列危机:

  • ·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于向拉丁美洲的贤款中出现诸多不良贷款,美国许多大银行濒临资不抵债的局面。
  • 在沃尔克的安排下,美联储使这些货款得以滚动起来,直到银行恢复消除债务的活力。
  • ·1987年,股市出现崩盘。美联储削减利率,并督促银行不要裁减手头正吃紧的华尔街经纪人。
  • ·1994年,墨西哥政府宣布本国贷币比索贬值,最终在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帮助下,才得以避免险些出现的资不抵债的情况。
  • ·1997年,韩国处在无力偿还债务的边缘,纽组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麦克多纳成功说服美国各银行延长对该国的货款。
  • ·1998年,麦克多纳促成援助对冲基金巨人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计划。

贷款的问题

正如美联储多次成功引领美国经济走出了周期性的低谷一样,其危机管理能力让我们觉得美国经济已经变得更加安全,动荡越来越少。因此,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的对冲基金,都认为贷款很容易。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其著作《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中说:“在疯狂状态下,金钱似平总是免费的。”贷款很容易的假设在2007年8月9日被推翻了,当天法国巴黎银行宣布由于蒙受次级抵押贷款的巨大损失,其下的一只投资基金暂停向投资者偿还资金,投资者由于担心最后持有抵押市场的不良资产而囤积货币。此次事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挤兑潮,导致短期利率一一路飙升。

美联储需要找到向金融体系注资的方法。它采用公开市场操作,降低贴现率,在贴现窗口拍卖贷款,同外国央行交换信用额度,使它们可以贷款给急需美元的本国银行。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保罗·克鲁格曼把伯南克比做电视剧里的马盖先,“总是能利用家庭日常物品和胶带组装的装置脱离险境”。

2008年3月13日晚,贝尔斯登公司通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由于流动性资金短缺,公司将于第二天申请破产保护。证券交易委员会随后将此事报告给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蒂莫西·盖特纳。为避免可能由此引发的混乱局面,美联储第二天早上决定借款给贝尔斯登公司,直到该公司找到买家。根据法律规定,美联储只能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因此要向贝尔斯登这种投资银行贷款,美联储不得不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此后,利用同一漏洞,美联储先后向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G)提供借款,使其避免了倒闭;购买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贷款给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通用电气等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

美联储有任意贷款的能力。需要10亿美元,就可以印10亿美元。截至2009年初,美联储已经借出了15000亿美元。但其惊人的救火能力有一大缺陷一美联储提供的贷款可以帮助出现暂时流动性不足(即资金短缺)的银行渡过困境,条件是其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资产超过债务),但对于无法偿还债务的银行,美联储也无能为力。这些银行必须宣布破产或接受注资,但新的贷款也只是令其倒闭的时间拖延得更久一些而已。2008年,迅速增加的不良抵押贷款意味着美国很多金融机构接近或被怀疑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局面,即使15000亿美元的借款也消除不了人们的恐慌。尽管受到很多人怀疑,但美联储仍然声称由于雷曼兄弟公司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不能向其提供贷款。当国会同意向银行注资7000亿美元,买断坏账时,恐慌才得到缓解。

美联储会破产吗

假设美联储是一家普通银行,它有资产(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国库券)、负债(商业银行的储备存款和公民手中的现金)。美联储通过其资产赚取利息,支付准备金利息。但对于公民手中持有的现金,美联储是不用支付利息的,这为美联储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益,也叫铸币税,最终上交给财政部。这笔收入实在可观。2009年,美联储向财政部上交了470亿美元铸币税,这意味着美联储管理其资产负债表时每个纳税人都有参与。

在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就会放弃安全性高的国库券,转而购买风险性更大的抵押支持债券,向银行、美国国际集团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贷款,并购买商业票据等。这项策略是否会导致美联储破产呢?几乎肯定不会。美联储持有的债券并不是按照市值购买的,因此价格波动并不能影响其收益。如果其中一些贷款出现违约且抵押品不足,美联储就会遭受损失。但有美联储的巨额收益做后盾,除非这笔损失大到令人感到荒谬的地步,否则美联储还是能有收入进账。更何况美联储自身还拥有大量资本。而且,美联储即使没有资金也照样能履行其职责,只是开口向国会要钱会损害其政治独立性和民众对美联储的信心而已。

银行如何面对恐慌

银行在恐慌面前十分脆弱,因为其大部分资金都被栓在了贷款上,它们手上保留有一部分现金用来应对储户的日常取款,但这部分现金并不足以应对所有储户的全部取款。

《经济学人》早期编辑沃尔特·白芝浩在1873年的《伦巴第街》中写道:“恐慌滋生于它所依赖的东西…会让人神经麻木。”面对恐慌,投资者会放弃任何风险资产,将其兑换成最保险、流通性最强的现金或其替代品一国库券。只有央行才能创造出更多现金。白芝浩建议凭良好抵押品以罚息利率放贷,来阻止不负责任的贷款行为。

这就是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窗口)向银行提供贷款时的指导原则,它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接受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贴现资产。美联储向银行提供贷款时按贴现率收取利息,为鼓励银行同业拆借,自2003年开始,贴现率均高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有些情况下,如果银行急需借人大笔资金满足支付需求,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就会超过目标利率,这时贴现窗口就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阀。

近些年来,由于银行在国内外找到了其他资金来源,贴现窗口作用锐减。只有在发生类似“9·11”恐怖袭击的紧急事件造成支付系统失灵或是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才会使用贴现窗口。深陷泥潭的银行在找不到任何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才会想到贴现窗口,伊利诺伊州大陆国民银行在1984就曾寻求贴现窗口的帮助,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也成了贴现窗口的一个污点,资产健康的银行都设法避免与其沾上边。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联储之所以会选择用拍卖的方式通过贴现窗口贷款,就是为了甩掉这个污点,因为通过拍卖价格更加便宜,手段也更加隐蔽。

《联邦储备法》规定美联储只能向商业银行、储蓄和贷款合作协会、信用社提供贷款,这在商业银行统治国民经济的情况下说得通。但在商业银行如今已不再是经济的主宰。1980~2007年,商业银行占有的信用份额(不包括联邦借款)比重从50%下降到23%,剩下的份额由共同基金、投资银行、金融服务公司、对冲基金还有其他金融机构分享。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短期货币市场票据以及从其他银行借款而不是吸收存款来筹集资金。当金融危机来袭,放款人不会再购买商业银行的票据,也不会再提供贷款,这时商业银行就会面临19世纪的银行出现过的状况,只不过后者不会有最终贷款人提供援助。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在《联邦储备法》中制造了一个漏洞,规定只要得到绝大多数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投票同意,美联储就可以向商业银行以外的公司提供短期贷款。美联储一直不愿意使用这个被称作“第十三条第三款”的漏洞,所以通常要战胜巨大的压力才能拒绝向拥有政治支持的农民或房屋所有者提供贷款。这种贷款通常都建立在牺牲另一方利益的基础之上,并且一旦成为坏账,只能由纳税人买单。这个包袱应该被扔给当选的政客。因此“第十三条第三款”一直未被用过,直到2008年。

美联储以前从未作出过如此生死攸关的决定一决定谁在什么条件下能贷到款。当得到美联储数助的企业起死回生,获得巨额利润并进行分红的时候,国会内外的很多人都无话可说了。购买公司债务后美联储就成了公司破产程序的利益攸关方,它现在甚至还成了一家连锁酒店的老板。

金融危机过去后,美联储关闭了大部分特别贷款机构。然而,在充当了一次整个金融体系的最终贷款人后,美联储还会被再次要求扮演这个角色。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潘伟迪就说:“不管贴现窗口有没有关闭,现在市场都认为在必要情况下它会重新开放。”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